— 博爱动态 —
您当前的位置:主页 > 博爱动态
博爱动态
自闭症孩子叫名字不理不看人家长该怎么办?
发布日期:2025/10/05发布人:admin

自闭症孩子叫名字不理不看人家长该怎么办?重庆博爱自闭症康复训练温馨提醒:对于许多自闭症孩子的家长来说,一声简单的“哎”或一个回头的眼神,都可能是一种奢望。呼名反应,这个在普通儿童发展中看似自然的能力,却是自闭症谱系障碍儿童社交沟通发展的核心问题之一。提升这一能力,需要家长用科学、耐心和爱,对孩子进行系统性的训练。

自闭症孩子呼名不应的原因

自闭症孩子呼名反应薄弱,并非故意忽视,往往源于其独特的神经认知特点:可能是对社交信息不敏感、听觉信息处理异常,或是难以在多个刺激中快速切换注意力。因此,训练的核心在于将“名字”与“美好的事情”建立强关联,并逐步内化为一种社交本能。

分阶段训练方法

第一阶段:建立关联——让名字成为“好事”的信号

高频次、高价值配对: 在安静、无干扰的环境中,靠近孩子。清晰地叫出他的名字,并在他转头的瞬间(哪怕是微小的动作),立刻给予他喜欢的零食、玩具或热情的拥抱与夸奖。关键在于“名-反应-奖励”三者紧密衔接,让孩子明白:听到名字,就会有好事发生。

趣味游戏介入: 将呼名融入简单的互动游戏中。例如,在推球、吹泡泡前,先叫他的名字,等他有关注的迹象(看、转头)后,再继续游戏。这能让孩子在快乐的体验中学习回应。

第二阶段:塑造与泛化——从回应到习惯

逐步提升反应标准: 当孩子能稳定地在近距离给予回应后,开始慢慢增加难度。例如,增加与孩子的距离,或在稍有干扰(如开着电视)的环境中进行训练。对他反应的要求也从“瞥一眼”逐步提高到“目光接触1-2秒”。

情境泛化: 在不同场所、由不同的人(爸爸、奶奶、老师)来呼叫他的名字。确保孩子能将这项技能应用到日常生活中,而不是只对妈妈在训练室里有反应。

第三阶段:融入生活与社交

创造功能性机会: 在日常生活中创造需要他回应的情境。如:“小宝,来吃你较喜欢的草莓了!”或“宝宝,看,外面有只小猫!”让他体会到回应的实际意义。

双向互动练习: 与孩子进行需要轮替的活动中,加入呼名。例如,在搭积木时,叫他的名字,等他看过来,再把积木递给他。

重庆博爱自闭症康复训练温馨提醒:自闭症通常在1-3岁表现出明显症状,2-3岁是关键的观察期。家长应密切关注孩子的社交、语言和行为发展,发现问题及时寻求专业帮助。自闭症越早干预,孩子的进步空间越大。即使只是怀疑,也不应抱着“等孩子长大就好了”的心态,及时评估才能帮助孩子更好地成长。

注明:部分内容和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涉及版权,请联系删除。

分享到:

在线提问

请输入您想知道的问题,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