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障碍是孤独症儿童显著的特征,也是家长们头疼的难题之一。孤独症儿童不能理解跟他人社交的意义,无法形成互动,从而阻碍了孩子融入校园、融入社会的进程。怎样提高自闭症孩子的沟通互动能力?
一、和孩子保持亲近的距离
当我们和自闭症儿童保持亲近距离的时候,就容易形成有效的互动。大人要蹲着或者坐着,和孩子保持视线持平的高度。自闭症孩子容易受惊,所以要温柔地接近他们,不出声地观察一下,然后发出互动信息。
二、建立起共同关注
当存在一个具体参照物的时候,更容易分享关注。当自闭症儿童的注意力没有集中过来的时候,重要的一点是要确定孩子是分心了,还是不理解此刻发生的事情?如果孩子没有理解此刻互动信息背后的含义,或者不理解在此情景发生的事情,就需要对互动信息进一步澄清和(或)简化。要设法让孩子当时处于表现较好的状态,然后来帮助他。要记住对人、物品或者动作的分享注意,比空洞的眼神注视更重要。如下做法有助于建立起共同注意:
-
1、不出声地指向一个具体的参照物。
-
2、把住孩子的手指,指向一个参照物(采取肢体提示)。
-
3、在用来指物的手指上,带上一个突出的线索(比如一条带子)。
-
4、采用一个可以预测的短语,来获取孩子的注意力(比如,“XXX,看这里”)。
-
5、轻轻地碰碰孩子,等一等。
三、给孩子充足的时间做出回应
自闭症儿童通常在对场景信息、社会交往线索、言语和非言语互动信息背后的潜在意义进行整合处理方面存在着困难。沟通同伴在发出沟通信息之后,要采用适当的停顿,来帮助患儿领会信息的含义。在对话过程中做出静默的停顿,也是孩子发起沟通的一个机会。另外,一个沟通信息的多次重复,特别是采用同义反复的方式,对孩子来说可能会感到困惑并难以接受。
四、充当“译员”辅助孩子进行同伴互动
研究表明,自闭症儿童和同龄伙伴进行的社交一沟通互动,在频率和复杂性方面都明显低于和大人之间的社会交往。患儿较少主动发起互动,而且互动方式也更容易刻板。在非结构化的自然场景下,同伴互动和自发性的沟通行为就明显减少。研究表明,大人互动的可预测性能够提高患儿沟通的有效性,而同龄伙伴一般不太能够去适应患儿的沟通方式。所以,针对提升同龄伙伴关系的干预方式,就包含同伴调解过程(即对同伴加以适当培训)和示范过程(即对患儿做一些提示性的示范)。
自闭症是一种神经发育障碍,影响社交互动和沟通能力。如果不进行干预,自闭症的症状可能会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倒退、与同龄儿童的差距越来越大。
针对2-18岁自闭症、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语言障碍、社交障碍、情绪行为、注意力障碍等问题进行早期干预,重庆博爱儿童康复中心提供自然疗法、泛化训练、心智解读、感统训练、ABA应用行为分析法、地板时光、早期丹佛模式、图片交换沟通系统等多种专业系统的自闭症康复训练及个性化康复指导。
注明:部分内容和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涉及版权,请联系删除。